• 首页
  • 河北要闻
  • 市县聚焦
  • 大美雄安
  • 文旅动态
  • 财政金融
  • 生态环保
  • 产教融合
  • 图说河北
  • 乡村振兴
logo 文旅动态
  • 中宏网河北首页 >
  • 文旅动态 >
  • 正文

养在深闺人未识 宋代遗韵今犹在

——探访平山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瑜伽山摩崖造像

2022-09-22 10:19:53 来源:石家庄日报
分享到: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

养在深闺人未识 宋代遗韵今犹在.jpg

平山县文保所供图

  天气微凉,秋意渐浓,太行山即将化身成省会最美出游地,呈现出迷人的景色。在平山境内,有一座景色奇特的山,名为瑜伽山,古人赞誉“瑜伽云锁”。

  瑜伽山峰峦险峻,山上的摩崖造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瑜伽山铭觉寺建于北宋嘉祐元年,现寺已废。据平山县文保所工作人员介绍,这里是一座尚未经过完全开发的山体,现存摩崖造像3处,分别在香炉谷、寺嘴和岭西的菩萨洞,共雕有大小佛像74尊,神态各异。它们已有千年历史,却是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的恬然秘境。

  经过山口的白色佛塔,走不了多久便看到一座坐西朝东、造型奇特的建筑,称作弥勒阁,始建于北宋,明代重修,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砖石仿木构建筑。推开弥勒阁的木门,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达8米的弥勒坐佛,它是我省现存最大的摩崖造像,第一代北传瑜伽派的善珈趺坐弥勒像。大佛坐西面东,从外形来看,衣纹雕刻流畅挺拔,面部雕刻细腻丰颐,慈祥和蔼,温柔敦厚。在大佛背后,刻有舟形举身背光,里面雕有七佛,周围双龙环绕,须弥座两旁还各雕刻力士一尊。抬头环顾弥勒阁顶部,便可看到南崖壁上刻有三尖拱状龛,龛高70厘米,宽60厘米,里面有雕像一佛二弟子,两旁龛内各有一佛,都是五代时期所刻,堪称石窟艺术中的瑰宝。

  从弥勒阁出来,在大佛前边东侧寺嘴处的山体两侧,可以看到沿山体自然形状分层分行雕刻的多座摩崖造像,这里有坐佛44尊,各有名号,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。右侧一通卧碑记述了宋景祐二年(公元1035年)开凿、政和壬辰夏树碑和众佛名号。在石窟里面的平台上,还可以看到汉白玉圆雕观音一尊,残高约90厘米,观音背后石壁上的两条题记已被水浸风化,字迹模糊了,两侧的佛像刀工细腻,技艺精湛。

  走在瑜伽山小路上,可以看到崖壁上遍布青苔,草木兀自生长,站在崖壁前,微风渐起,有些吊古伤怀的意境。前面不远处出现的一尊佛像体态丰盈,面若银盘,长眉细眼,这里便是位于瑜伽山主峰西南的菩萨洞,属天然洞穴,洞口朝西南,正面石壁凿有45厘米高的坐佛、立佛18尊,观音、文殊、普贤坐像3尊,造型栩栩如生,姿态各异。

  瑜伽山摩崖造像内容丰富,风格变化明显,题材广泛且年代跨度较大,是石窟寺等艺术的宝贵遗产,属石造像艺术的实物标本。千年之前,能雕出如此细腻庞大的摩崖造像群,想必这里也曾众生云集,热闹喧哗。如今,却是人迹罕至的僻静之地,一切似尘封在历史的时光里,静谧而遥远。(记者 李艺桐)

编辑:张然
审核:王明月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
  • 打卡唐山宴:让世界爱上河北味道
  • 50万元优惠券!第十三届河北省图书交易博览会将于9月28日开启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京)字第10250号

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59884号-1

Copyright © 2016-2023 by www.zhonghongwang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: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